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消化道出血
编号:13663116
护士长对患者消化道出血抢救工作的管理(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5
     【摘要】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关于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的相关文献的整理与临床实践,分析护士长在对患者消化道出血抢救工作应用“三培两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及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1-12月由护士长对消化道出血56例患者的抢救工作实施“三培两化”的管理,并对护士长的管理效果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该阶段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同时与2012年1-12月阶段护士长采取常规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013年阶段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较2012年时间段有明显提升,两组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年间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予针对性的管理,有利于提升护士护理技能和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护士长; 抢救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5-0093-02
, 百拇医药
    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紧急抢救工作中,护士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事先对参加整个抢救的医护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充分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保证所有环节有序统一的进行,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抢救措施,同时也会减少忙乱,这样能大大节省抢救时间,使得患者能快速得到安置和治疗,这对提升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1]。为提升笔者所在医院院消化科护士整体水平,于2013年1月由护士长开始实施“三培二化”的管理模式,并与2012年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1-12月共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2.3±3.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呕血、腹痛及便血,均在6 h内出血量超过600 ml,所有选取对象临床病症确诊标准均与消化道出血标准相符合;其中因食管、胃部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患者人数13例,胃癌出血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31例。另外,对2012年1-12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52例患者的抢救工作进行总结,这52例患者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41.4±3.5)岁;其中因食管及胃部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人数依次为12、1和39例。两时间段患者年龄、性别、出血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中两时间段收治患者的抢救工作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在2012年1-12月时间段,由护士长对参与所有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常规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查阅多方面关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的研究文献,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2],在原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三培两化”的管理模式,并于2013年1月实施,主要管理内容如下。

    1.2.1 “三培”管理模式 “一培”:加强护士在抢救护理程序制定方面的培训。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与否和护理程序的有序制定及抢救前的充分准备有直接的联系[3]。因此,护士长分析和总结消化道出血休克的临床特点,总结抢救经验,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和抢救为目标,借助统筹法的原理,及时制定出抢救护理程序,并号召和组织每位参与到抢救工作中的护士统一学习,并于平时护理查房中,加强复习演练,且在每一次抢救过程中,都要检查和记录护士的执行情况;另外,每年组织统一考试,敦促护士熟悉并掌握护理程序,做到抢救过程中不慌乱、各司其职、抢救措施实施有序、配合默契,达到有效、快速地完成抢救工作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二培”:加强各护士在抢救操作技术上的培训。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时,护士对抢救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抢救的顺利展开,同时熟练的操作手法能大大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因此,护士长应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工作,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提升护士的抢救操作技术水平。首先,应加上护士静脉穿刺的培训;对于因消化道大出血而引发休克的患者,及时、快速的搭建静脉通道,及时给予输血,保证患者血循环量对整个抢救而言是非常重要[4];同时,护士长还应加强在静脉采血、吸氧、留置导尿管等方面培训,尤其是如何默契配合医师进行紧急胃镜检查和血尿标本收取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做好考核,对护士的静脉穿刺、行胃镜检查时与医生的默契配合等指标进行评价。

    “三培”:加强护士在病情观察能力及知识上的培训。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接受急救后,及时抢救成功也不意味着患者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其易并发窒息、低血压、脉搏细速、继发性出血、继发性腹膜炎等症状[5],这加重患者的病症和痛苦;因此,护士长应加强“关于休克患者病情观察”的培训,应定期或经常组织科内小讲课,可通过讲解某个典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加深护士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护理查房业务进行复习或宣讲。主要观察内容:(1)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脉搏细速或脉率超过90次/min时,应引起重视,及时确认患者是否存在血压异常等症状,避免低血压发生;(2)观察神志表现:如兴奋多语或表情淡漠,此时护士应查看患者脸色是否苍白或蜡黄,皮肤是否表现出明显湿冷症状,若存在护士应警惕继发性出血或贫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病情的观察往往通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才显得更加具体,效果更加明显。
, 百拇医药
    1.2.2 “两化”管理模式 “一化”:抢救前准备工作程序化。护士长应做好平时的抢救准备工作,制定好准备工作程序,在每次抢救工作中身先士卒、亲历参加并对各医护人员的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并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这样不仅能增加团队凝聚力[6],也能提升护士对抢救准备工作的熟悉度和掌握度,促使抢救准备工作越来越程序化。具体做法为:当门诊在接到急诊电话,通知病房有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接受抢救治疗时,护士长应机制指导各医护人员有序进行抢救准备工作,按分工准备抢救工作,保证准备充分;同时,预先备好输液用品,如注射器、抢救药品、血交配试管等物品[4];另外,责任护士应备好吸痰、吸氧、心电监护等设备,并及时通知胃镜室护士准备好胃镜。“二化”:抢救护理程序化。为保证抢救全程有序进行,形成一套程序化的抢救护理模式,对于减少不必要措施,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忙乱有着重要的意义。护士长应依据消化道出血的抢救特点,做好相应的培训,使得各个医护人员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保证抢救有序进行;具体为:由责任护士迎接需要抢救的患者,及时将患者去枕平卧于诊查床上,及时检查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护理;同时,静脉抽血进行血交配,并备好急需送检的标本,及时搭建静脉通道,搭建通道时选取粗直的血管,保证输液、输血的畅通;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护士长应亲力亲为,参与到整个抢救过程中,依据患者病况的严重程度,调整抢救节奏,并协调决策抢救护理工作,随时解决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并冷静处理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并协调好医师、患者、家属及相关科室之间的关系,促使抢救功能快速、有效、稳定的完成[7]。, 百拇医药(袁夕凤)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消化道出血